阅读此文之前,麻烦您点击一下“关注”,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,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,感谢您的支持!
-中美最近在伦敦谈判,吵得不可开交,最让人关注的焦点之一就是稀土!最近外媒各种小道消息满天飞,甚至有人说-瑞士威胁要公开中国官员的海外资产,所以中国在稀土问题上怂了-。
看到这种说法,真是让人哭笑不得,感觉有些西方媒体的脑洞也太大了,编故事的能力一流。
稀土可是咱们国家几十年来精心打造的-工业黄金-,怎么可能被这种低级的套路吓到?说白了,核心问题只有一个:中国会在这次谈判中,放开已经实施了18年的稀土管控吗?让我来给大家好好分析一下这盘关乎国运的大棋。
最近有个事儿挺有意思:中国官方在严格的管控下,给美国三大汽车巨头开了个-临时通行证-,允许他们进口稀土和关键金属,有效期六个月。
注意-特许-这两个字,这可不是简单的卖货。
美国汽车行业一下子就紧张起来了,为啥?这就像一场精心设计的-压力测试-——六个月,时间卡得死死的。
接受这个-通行证-,就意味着要接受中国的全面-体检-,生产环节都要被查,技术和商业机密可能就保不住了;要是不接受,六个月后,依赖中国高端稀土的生产线就得停摆。
美国汽车巨头都这样了,更别说国防、航空航天、高端电子这些更依赖高性能稀土的领域了。
华尔街见闻的报告估计,美国国防供应链对中国稀土的依赖度高达77%!这就是中国稀土政策的威力,美国谈判代表把解除稀土限制列为首要诉求,恰恰证明了这一点。
这就引出一个问题:中国早在20年前,也就是2004年,就垄断了全球95%的稀土份额,为啥直到2024年才把这张王牌打得这么漂亮,简直是-王炸-?这可不是一时兴起,背后是几十年来战略定力和技术攻关的艰辛历程。
想当年,西方国家对中国进行稀土分离技术封锁,-稀土之父-徐光宪院士的经历就是个例子——1980年他带队去法国,法国罗纳·普朗克工厂把核心技术藏着掖着,直接把中国专家拒之门外。
怎么办?自力更生!在简陋的实验室里,经过无数次失败,徐光宪院士团队终于研究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稀土分离技术。
这就像打响了稀土产业自主可控的第一枪,技术突破后,再加上1985年的出口退税政策,中国稀土产量爆发式增长。
到1994年,全球产量份额飙升到48%,2004年更是达到了惊人的95%(数据来源:《中国稀土产业发展研究白皮书(2023)》)。
垄断地位有了,却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低廉的经济收益。
重稀土矿区环境破坏严重,河水污染,粉尘弥漫……这是当年为了-出口创汇-付出的代价,2012年国务院发布的《中国的稀土状况与政策》白皮书也承认了这一点。
更让人痛心的是,宝贵的战略资源在国际市场上被-贱卖-。
-中国稀土卖了个土价钱-——这句话反映了当时的困境。
专家学者们都痛心疾首,但现实是:在那个缺外汇的年代,每一美元都重要。
当时的决策层不是不懂资源的重要性,而是-两害相权取其轻-的无奈之举。
那二十年,是卧薪尝胆的-蛰伏期-。
转折点在2001年——中国加入WTO。
随着外汇储备的增加,稀土创汇的重要性下降,国家开始重新调整战略。
2005年,国家取消了部分稀土产品的出口退税,这是一个重要的信号。
真正的战略布局开始于2006年。
这一年,国土资源部首次对全国稀土企业下达了开采总量控制指标,并大幅削减了出口配额。
这标志着中国稀土产业告别了粗放式开采,开始走向-集中可控-。
整合之路非常艰难,地方财政依赖、小企业抵触、利益链条盘根错节。
从2011年开始推动行业兼并重组,到2015年底艰难完成-5+1-六大稀土集团的格局构建,再到2021年底组建中国稀土集团——这场整合攻坚战,整整打了十五年!
产业格局重塑了,是不是就完全掌握了稀土这张王牌?还不够精准、高效。
真正奠定全球稀土掌控者地位的里程碑,是2024年10月1日生效的《稀土管理条例》。
这部法律有几个关键突破:第一,明确-稀土资源属于国家所有-,从源头确保资源安全;第二,实施全产业链-溯源管理-,每一克稀土都有-数字护照-;第三,建立全国统一的生产计划管理体系,杜绝盲目扩产;第四,大幅提高违法成本,云南稀土走私案就是个例子。
从2006年开始战略管控,到2024年《条例》落地,整整十八年的努力,中国才真正握住了这柄-稀土利剑-!那么,是谁逼中国亮剑的?答案很明显:是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发起的贸易战和科技战。
美国在做出这些重大决策前,难道没看到中国推进稀土战略的信号吗?这难道不是战略误判?结果就是:美国一拳打过来,却发现中国的稀土之剑已经悬在它的高科技命脉上了。
美国三大车商的困境,国防供应链的危机,都源于此。
回到谈判桌上的核心问题:中国会轻易放开稀土管控吗?可能性极低,而且任何调整都不会是无条件的。
如果美国以为几句好话就能换取中国放开稀土,那就太天真了。
历史证明,退让只会招致更强的遏制。
关键在于——美国能拿出什么有价值的筹码来交换?如果美国能取消所有针对中国的歧视性关税,回归平等互利的贸易规则,中国在稀土管控上做出一些让步也不是不可能。
但这种情况几乎不可能发生。
更现实的是,中国会把稀土作为-王牌中的王牌-,在中美博弈中发挥-杠杆效应-。
操作模式将是灵活的-收-与-放-——根据不同情况,动态调整出口数量和技术限制。
核心原则是维护国家利益最大化,推动谈判取得进展。
这就像钓鱼,-紧一紧,松一松-,最终目标是把对手-钓上来-。
这种策略不是空想,而是基于实力的理性选择。
中国稀土从-土价钱-到-王牌-,这段逆袭之路告诉我们:在伟大复兴的征程上,要-忍辱负重-,也要-谋定后动-。
-不打无准备之仗-,中国稀土的故事就是最例证。
这种战略韧性,值得我们学习。
稳扎稳打,才能看清棋局,看清中国前进的方向。
免责声明:本文的时间、过程、图片,人物信息均来自于网络。本文如若真实性存在争议、事件版权或图片侵权问题,请及时联系作者,我们将予以删除!
拉伯配资-股票配资门户-股票加杠杆-股票配资配资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